返回顶部

广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画出“三幅图景”

http://www.scol.com.cn  (2017-10-13 07:31:38)  来源:四川在线  
编辑:向朝伦  

    秋凉逼人,广元曾家山上的村民赵本魏心里却热:400多亩地,同样是种菜,今年收入却翻倍达到25万元。原来,他种的野菜,城里酒店抢着买。

  从种粮食到种蔬菜种野菜,什么好卖种什么,广元积极引导农民、农村专合社做大绿色、有机农产品,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。近日,广元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上传来好消息,全市着眼优质供给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土地产出效率,今年1-9月,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预计达到9.8%,年末将突破万元大关。

  从种蔬菜到种野菜 亩产值增一倍

  “这是灰灰菜,这是蒲公英,这是马兰头……”秋日高照,赵本魏指着一大片趴在地里的野菜“报菜名”。在他看来,现在好多人都认不得,但却喜欢它们的味道,喜欢它们的生态环保。40岁的赵本魏是朝天区曾家山上汪家乡协议村5社人,前两年从西安返乡创业,别人种蔬菜,他种野菜。

  “为什么想到种野菜?”“好卖呗。”赵本魏扭头讲缘由,他曾在西安建筑单位当小工头,在饭店里看到很多人把野菜当宝。2015年春节过完年他不出门打工,老人、妻子急了,他却说服一家人,在村里流转了40亩地种野菜。对此,一些村民不解笑称:种懒庄稼。

  结果让村民傻眼:当年4-8月,城里酒店直接开车来采购,一亩地的蒲公英采收三轮,4500公斤共计收入8000元,比种甘蓝高出一倍,而且还少了肥药成本。

  曾家山是推进广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活样本。10多年前,当地村民大多种玉米、小麦,亩产值几百元,随后改种甘蓝等高山露地蔬菜,亩产值达到三四千元。今年汪家乡几户村民也跟种起了野菜,面积达到800多亩。现如今,急需的是创品牌,发展冷链保鲜。

  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就是要盯准市场迅速反应。”广元市人社局相关人士介绍说,全市有2万多名返乡创业者活跃在农村,他们敏锐的市场眼光,成为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的亮光。

  稻田养鱼 一亩增收2000多元

  尽管水稻收割季已经结束,但脚肚深的水田里还有秘密。

  在昭化区磨滩镇中华村稻田养鱼基地,山间层层的梯田里,有垄有沟,垄上稻桩林立,沟里波光闪闪,每块田中间还有一个清亮的水塘,时不时翻起一个波浪,那是裸斑鲤鱼。

  虽然水稻从去年的1100斤/亩,减产至今年的800斤/亩,但村民王长军笑嘻了:有机稻价格更高了,从2.4元/公斤卖到了3.6元/公斤。还有鱼,一亩田可打捞150公斤,每公斤批发价16元。每亩水稻加养鱼收入超过3000元,鱼的收入远远超过水稻。全镇1500亩稻田养鱼,收入超过400万元。

  倒回去一年,王长军不会相信水稻和鲤鱼能共生,能双丰收。在他看来,稻田水浅,鱼不会长,再说水稻要撒肥打药,鱼会死。

  这次为什么行了呢?“还是技术起了作用。”王长军说的技术,是新型稻田养鱼技术。磨滩镇农业技术员梁明介绍,这种技术就是在稻田里开沟起垄,沟作为鱼的活动走廊,再在田的中间挖一个水凼,大热天鱼就可以在里面避暑。

  “今年水稻基本上没打药,没下肥。”王长军说,夏天水稻发育期间,他发现鱼在田里游来游去找虫吃,包括稻飞虱、蜘蛛、飞蛾等都吃,甚至是田里的杂草也成了食物。“虫少了,自然不打农药,鱼排出的粪便又成了水稻的营养肥,这样既节省了肥药钱又少了农活,这就是稻鱼共生,循环种养。算下来,一亩田可增收2000多元。”

  来自广元农业部门的消息显示,广元正在建设中国西部最大淡水有机鱼产业基地,计划发展水面生态渔业30万亩。

  乡村旅游 旺季月入上万元

  “走了个大半天呐,舌燥口又干,黄蛟山上把凉扇啰,兄弟姐妹们,搭伙嘛吃杆烟……”10月8日,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“悦来客栈”里,业主吴光成免费上的“月坝山歌”精神小菜赢得游客们的阵阵掌声。

  2015年,被誉为“离月亮最近村庄”的月坝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首个高山湿地保护小区,后来全村被打造成了“游古村、览月坝、探溶洞、踏青流、享田园”的乡村旅游景点。截至目前,该村共有农家乐(民宿)经营户16家,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,户均旅游年收入从几万元到10余万元不等。

  “客人多了,我把自家住房改成农家乐,旺季月入上万元,比打工强多了。”已成月坝村旅游示范户的吴光成说。

  月坝乡村旅游只是广元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一个小小缩影。按照广元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发展愿景,该市将着力发展康养旅游业、健康服务业、文化创意业、休闲观光农业、工业旅游业,培育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、学、医、养”一体化的“绿色广元、康养名都”产业集群,努力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和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,力争全市生态康养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。(记者 向朝伦 张庭铭)

  • 新闻推荐
四川
社会
娱乐
体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