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电“变形记”—记改革开放40年农村用电一瞥

www.scol.com.cn (2018-11-09 09:38:05) 来源:四川在线
编辑:向朝伦  

  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,“电力”对西部广大农村地区来说,更像是“稀缺的奢侈品”。同时由此亦冒出了不少新词,例如曾广为流传的“电老虎”。

    提起“电老虎”这个特殊绰号,四川剑阁县原武连电管站技安员郭良福深有感触。他说,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局限,当年电网设备薄弱、电力过于紧缺,在用电高峰段还常常因为电力供应不足而分别对客户采取多种“限电”的措施,电力部门不知不觉就被扣上了“电老虎”的帽子。

    “我刚上任的时候,1985年村里亮了第一盏电灯,那时全村441户人只有一台30KVA的配电变压器,经常停电,老百姓都称管电的为‘电老虎’….”当了20多年老村主任的杨万生,深知村里用电的今昔变迁。

    杨万生所在的四川剑阁县武连镇计划村,山区地理位置偏远,村庄的生活水平一度备受压抑。偏低的生活水平,又让其供电网络建设较发达地区滞后了许多。

    改革开放初期,由于农村建设资金缺乏,为节省导线,计划村就采用破股线和 “一线一地”方式供电,很多人家只用一根铁丝做火线,还有一根零线则用大地代替,在送电端和受电端两头用线接地,灯虽然亮起来了,但用电可靠性和用电安全性极差。

     2003年,乘国家一、二期农网改造东风,全村对局部供电线路进行改造,消除了破股线和“一线一地”方式供电,新增50KVA变压器一台,大大提高了村里用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,全村一片欢呼雀跃。

   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电饭锅、电磁炉、空调等大量电器设备源源不断的进入百姓家中,计划村用电又逐渐亮起了”红灯”, 又出现了低电压问题。

    “空调长期空转,电扇不如芭扇,经常要吃夹生饭……”村民饱受低电压之苦,村里又出现了这类的顺口溜。

    用电负荷不断攀升,原有的供电线路及设备又不能满足大家的用电需求,尤其在用电高峰期,许多电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,村民们只能望之兴叹。

   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,新农村建设波起潮涌。从2013年开始,四川剑阁县供电公司先后共投资350万元,对计划村全村实施农网升级改造,优化了供电线路,增容了配电变压器,打造出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“电”字招牌。

    目前,全村共有配电变压器6台,总容量580KVA,10KV线路5.9公里,低压线路34.8公里。走进计划村,笔直的电杆、整齐的线路、崭新的变压器呈现在眼前,再也见不到昔日的“蜘蛛网”。在绵延线路的周边,在青山绿水之间,一座座别致的小洋楼错落有致,一派繁荣景象。

    “走路不湿鞋,烧饭不冒烟,喝水不用挑,日子过得节节高,生活更是比蜜甜……”质朴的顺口溜述说的是今天计划村群众的美好生活。

    “现在咱村子电足了,民富了,村强了,’电老虎’早已逃之夭夭。供电质量提高了,用电安全有保障,加上优质、规范、真诚、方便的用电服务,村民更乐意叫“电保姆”了”。现任村支书张如柏欢笑着说道。

    2017年底,计划村已全面脱贫。在新时代旗帜指引下,在璀璨斑斓的灯光中,计划村人正迈步前进在小康生活的大道上。

  • 新闻推荐
四川
社会
娱乐
体育